团委工作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委工作 >> 正文
“履践致远,青春力行”--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28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在这个盛夏,生科学子始终牢记“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奔赴祖国各地——在红色基地忆峥嵘岁月,做红色基因传承者;在田间地头助农兴农,做乡村振兴助力者;在社区宣讲筛查,做生命健康的守卫者;在多彩村寨探寻文化,做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践行着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用镜头定格服务瞬间,以文字抒写奉献感悟,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昂扬向上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责任与担当。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由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共派出9支队伍、76名师生,分赴“文明实践看陕西”“就业赋能”等五大专项实践领域。各团队均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追寻红色足迹,激扬时代使命”实践队

7月25日至8月4日,“追寻红色足迹,激扬时代使命”实践队在深圳开展“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社会实践,推动红色传承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

实践以理论学习开篇,在深圳华大集团开展专题党课,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露老师通过历史照片、文献档案等,解读建党精神与特区精神的内在联系,筑牢思想根基。团队聚焦深圳红色资源,先后走访南山区党建公园、革命烈士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招商局博物馆和改革开放展览馆,通过雕塑、文物、新媒体艺术等载体,系统学习深圳从渔村到国际都市的蜕变历程,深刻领会特区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契合性。在东江纵队纪念馆,队员重温入党誓词,体悟革命先辈初心;在烈士陵园,向青少年讲述抗战故事,播撒红色种子。

团队深入华大集团了解基因科技发展,参与社区肠癌筛查志愿服务,通过科普宣讲、样本采集等工作,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次社会实践中,队员深化党史认知,树立正确历史观,明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方向,彰显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的精神风貌。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特区精神注入青春动能,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活起来、传下去。

(二)冲蜂队

7月1726日及8月9至12日,“冲蜂队”分别赴陕西省商洛市、西安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开展袭人胡蜂防治宣传与科学指导回访调研工作。实践期间,团队通过回访夜村镇政府、白杨店村等地收集胡蜂分布数据与村民遇险情况;入户调研并科普蛰伤急救措施;再次与消防救援大队座谈,分享胡蜂特性、防护及处置建议;深入社区举办宣讲会,为居民科普急救方法并分发宣传手册。另外,今年还首次走出陕西省,践行了“以陕西省为点,逐渐辐射全国形成一套可复制胡蜂防前往黄山风景区,协助消防大队进行了沿途胡蜂的调查与捕杀,践行了“以陕西省为点,逐渐辐射全国形成一套可复制胡蜂防治宣传模式”

此次实践,“冲蜂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提升了大众对胡蜂危害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同时推动胡蜂防治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融合,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三)“星火秦川行”革命传承实践队

 7月10日至7月23日,“星火秦川行”革命传承实践队,开展了为期7天的红色实践活动。

实践队先后走进杨虎城将军陵园、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将军公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以及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在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地方,队员们实地探访,感悟红色初心,在实践学习中凝聚起青春的力量。

此次“星火秦川行”红色实践活动,通过科学的规划、创新的方法、深入的学习以及广泛的宣传,团队不仅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更让每一位队员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红色精神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四)“涵养秦岭水源,守护绿色生态”暑期调研队

7月16日至7月23日,“涵养秦岭水源,守护绿色生态”暑期调研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实地调研活动。

实践队先后走访了国家秦岭花卉种质资源库、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地,开展了实地考察,样本采集、水质检测、实验分析,专家访谈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团队深入了解秦岭作为“中央水塔”的生态地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以及水源涵养的科技支撑。活动期间,团队共完成42份样本采集、5项现场速测、2次专家访谈和2轮实验深化,形成了1份秦岭花卉珍稀物种名录和1套水质初报,真正把田野调查与科学分析结合起来。

回顾这次实践,我们不仅收获了数据与成果,更在“科教+实践”的协同模式中,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与生态保护意识。校地合作、专家指导、数据共享、宣传联动,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感受到实践的力量与责任的分量。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科学的追求,深入一线,守护绿色,为秦岭的永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五)“众心防线,降压先行”实践队

“众心防线,降压先行”实践队于7月7日至7月30日前往西北大学太白校区、西安碑林城市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含光路军工西院社区及社区医院以及华陆经久路小区开展实践活动。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通过健康讲堂、“群众健管” 小程序监测、流水线式血压筛查,唤醒青年对高血压年轻化的重视。在社区及企业通过设置服务点,血压测量、健康讲座、展板宣传、入户访谈等形式,获取一手数据与信息。并在最后与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学院二级教授,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崔亚丽老师进行访谈。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不同群体高血压防治现状。活动累计服务超300人次,回收有效问卷219份,发现各群体在高血压认知、防控上存在共性与个性问题,为高血压防治工作及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实践队员们纷纷表态,会将此次实践活动所获转化为动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倾尽全力,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与聪明才智。

(六)就业赋能暑期实践调研队

7月下旬,学院研究生会就业赋能暑期实践调研队深入西安市内多家生物医药领域的优质用人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先后走访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西安稻田医药有限公司、西安佰美医药有限公司及西安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行业发展动态及人才需求。

在实地走访中,队员们零距离感受了创新创业生态、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的前沿趋势,以及AI赋能下的产业升级,直观体会到规模化医学检验的标准化流程。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主管及校友的交流,实践队认识到生物医药行业对复合型、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强调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队员们的专业视野,更让大家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调研过程中获得的启示,使同学们更加清晰地结合自身兴趣与行业趋势进行职业定位,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本次实践有效搭建了校园与产业的桥梁,既帮助学生提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展现了“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的良好成效。

(七)“彝乡文焰”实践队

“彝乡文焰”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深入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先后走访阿普笃慕文化广场、嶍峨古镇、非遗展示馆等地,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与基层访谈等形式,探寻彝族“六祖分支”历史脉络,感受彝汉文化在建筑、音乐、刺绣、医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践期间,团队恰逢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全员参与钻木取火、篝火打跳等传统仪式,深刻体验彝族文化魅力与民族团结氛围。

通过五天的实践,“彝乡文焰”团队不仅加深了对彝族文化及其在中华文明中地位的理解,也见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促进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基础。此次实践强化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使命担当,激励大家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八)“书舟载梦・助农前行”实践队

7月10日至15日,学院“书舟载梦・助农前行”实践队共赴渭南市澄城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队员首先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林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交流,详细了解“农户-企业-终端”模式。随后一起参观黄芩加工车间、质检实验室等,见证黄芩从采收加工到制成饮片、蜂蜜等产品的全产业链;第二天实践队员一起走进千亩黄芩种植基地,考察生长环境与田间管理,采集样本并提供专业种植建议;同时走访农户与企业,了解各方对产业模式、扶持政策的看法,发现产业现存技术、深加工等挑战。 

此次实践,不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为澄城黄芩产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更让队员们在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中,深化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积累了基层实践经验,为后续参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九)“诗画鄠邑、品质新区”乡村振兴实践队

“诗画鄠邑、品质新区”乡村振兴实践队于2025年7月15日-26日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实践。期间赴灵山寺村调研葡萄产业,采访村党支部书记,了解科技兴农等实践,体验葡萄生产环节;减鸭村探访土锤咖啡馆等业态,访谈土锤咖啡团队等乡创客;参访鄠邑农展馆,了解农民画发展,开展“农民画+”工坊体验,同步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实践锚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产业、人才、文化”三维振兴核心要求。其一,通过葡萄产业全链条调研,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痛点,为特色农产品赋能提供可借鉴的基层经验;其二,实践队以农民画非遗为切入点,探索“传统艺术+文创”转化路径,印证文化振兴对提升乡村软实力、拓宽增收渠道的关键作用;其三,聚焦乡创客群体,挖掘人才回流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培育新业态的典型案例,为全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鄠邑样本”。彰显了青年实践在国家战略落地中的桥梁价值。

本次实践在“田间调研—深度访谈—问卷分析”的闭环工作中,队员精准锤炼调研设计、跨群体沟通、影像叙事、数据整合等实操能力,从与村民、创客、传承人的交流中,真切感知基层发展的温度与韧性,筑牢“把青春奋斗融入祖国大地”的青年担当。 

这个夏天,生科学子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千钧重量。

实践的结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愿各位青年将带着这份独特的历练,回归校园,深耕学业,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