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徐丹老师作“干细胞稳态调控与神经系统罕见病”学术分享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9月26日上午,437437必赢国际网址第八十六期“木香学术沙龙”于科学楼12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邀请福建医科大学徐丹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学术分享,三十多位学部师生参加,报告由院长付爱根教授主持。

(徐丹老师做学术报告)

徐丹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大脑发育常用的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该技术用于在发育期小鼠大脑中过表达或敲低基因,观察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在当前基因编辑技术普及背景下仍有一定的辅助地位。

接下来,徐丹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小头症的研究机制与模型,指出小头症一般由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引发。通过胚胎电转技术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区域细胞减少,影响大脑尺寸。同时,徐老师通过研究还发现自闭症和小头症存在共同易感性,与神经突触发育异常有关。尤为重要的是,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症这一发现,不仅开辟了寨卡病毒在体研究的新进程,也为寨卡病毒病的临床治疗和疫苗、药物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徐丹老师分享)

最后,徐丹老师分享了关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研究。HSP是一组影响运动神经元的遗传异质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步态异常、肌张力障碍等症状。徐老师通过对80多个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谱分析,发现许多基因在胎儿期神经发育阶段高表达。以UBAP1基因为例,其缺失会影响黏附连接蛋白的表达、细胞极性与核定位迁移等,导致脑室扩大(类脑积水表型)和运动神经元减少,通过胚胎电转进行快速挽救实验,也验证了表型与基因功能的因果关系。此外,徐老师还指出UBAP1 缺失会导致溶酶体膜修复功能障碍,影响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神经元凋亡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使用mTOR抑制剂(如雷帕霉素)可部分改善这种症状,为HSP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同学们认真听报告)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徐丹老师逐一耐心解答,与大家进行了一场氛围浓厚的学术探讨,在场师生获益匪浅,本次学术分享报告会圆满结束。

互动彩蛋

问:在神经发育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育期是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神经元的关键窗口,少量干细胞会转化为用于修复的成体干细胞。若此阶段因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干细胞增殖受损,不仅可能直接引发小头症等发育缺陷,更会造成成体神经干细胞储备不足。这种“先天储备不足”将削弱大脑随年龄增长所需的可塑性及修复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个体在生命后期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